桐城,地處皖西南,古稱“桐國”,因其地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。該市歷史悠久、文風昌盛,為江淮文化圈的發(fā)祥地和集中地,素有“江淮第一城”之稱,并享有“文都”之譽。其“文都”的來源,盡管眾說紛紜,但“桐城派”是絕對繞不過去的,還有那超群絕倫的桐城文廟、譽滿天下的六尺巷、三道巖、孔城老街……都足以確保“文都”絕對名副其實。9月16日,一臺200千瓦的華全靜音柴油發(fā)電機組發(fā)往了安徽桐城,為一家物管企業(yè)提供備用電源。追隨華全發(fā)電機組的足跡,讓我們一起走進“文都”桐城看看吧。
桐城市,位于安徽中部偏西南,1996年“撤縣設市”,全市地域面積1571km2,人口80多萬。桐城屬合肥經(jīng)濟圈核心城市,先后被授予中國包裝印刷產(chǎn)業(yè)基地、中國農(nóng)產(chǎn)品加工基地等殊榮。華全發(fā)電機組了解得知,桐城縣始置于唐肅宗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,至今已近1300年。然而,桐城地區(qū)的歷史文化卻更為悠久。早在夏商時期,這里就已有人類進行開發(fā)、活動。武王伐紂,西周建立,封皋陶后裔于此,置桐國,古稱“桐鄉(xiāng)立國”。桐城歷來經(jīng)濟繁華,人文薈萃,英才輩出。唐宋的桐城名人曹松、李公麟,一以詩名,一以畫顯。明清之際,桐城更是群賢畢出,科第貢生以上者近1400名,其中進士達240人。值得一提的是,清代文壇名噪一時的桐城派,因其早期代表作家,戴名世、方苞、劉大櫆、姚鼐等均系桐城人,故名“桐城派”。桐城派理論體系完整,創(chuàng)作特色鮮明,作家眾多,作品豐富,最主要是影響深遠,從而形成了“桐城文獻名邦,號天下第一”的獨特文化地位,而世人尊桐城為“文都”,大致就源于此吧。
關于桐城文廟,自不必細說。它雄居桐城市中心,已成為桐城古老文化的標志。據(jù)華全發(fā)電機組了解,桐城文廟自元朝延佑初(1314年) 始建,雖屢遭戰(zhàn)亂烽火,并經(jīng)20次修葺,至今仍然格局堂皇、古樸典雅。
作為歷史文化名城,人文景觀、歷史遺存在桐城市內(nèi)可謂琳瑯滿目,隨處可見。城內(nèi)有許多小街巷,如一人巷、錢尚書巷、雙井巷、講學園巷等,其中以“六尺巷”最為有名。
華全發(fā)電機組調研得知,“六尺巷”位于桐城文廟附近,是一條長100多米、寬約2米的小巷,路面用鵝卵石鋪就,古色古香。縣志記載:一日,在京城做官的桐城人張英(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)收到了老家的來信。在信中家人告訴他,因為建房起墻時與鄰居發(fā)生爭執(zhí),二者互不相讓,希望他能出面處理一下。張大學士看后立即回信,“一紙書來只為墻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”。家人收信后,明白其意,便主動讓地三尺。鄰居得知后十分感動,也讓出三尺……這就是“六尺巷”的由來。從此,六尺巷便在桐城傳為美談,并流傳至今。
既為“文都”,桐城名人自不在少數(shù)。除了以上的曹松、李公麟、張英以及“桐城派”,還有明末思想家、文學家、科學家方以智,他學識淵博,博采眾長,堪稱“十七世紀罕與倫比的百科全書式”大學者。在近現(xiàn)代,桐城也是名人輩出,如朱光潛(有“美學宗師”之譽)、方東美(一代大哲)、黃鎮(zhèn)(革命家、外交家)、章伯鈞(農(nóng)工黨創(chuàng)始人)以及“巨型計算機之父”慈云桂等。
好機組,華全造!華全柴油發(fā)電機組,設計精良、品質卓越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、高效節(jié)能,為應對用電高峰,準備一臺合適的發(fā)電機組作為備用是上善之選。華全發(fā)電機組,用品質回報客戶,用誠信把握未來!
華全機組咨詢熱線:400-162-0536 159-0536-07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