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岳恒山,是我國最有名的名山之一。資料顯示,恒山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境內,主峰(天峰嶺)海拔2016.1米,號稱“人天北柱”“絕塞名山”,其疊嶂拔峙,氣勢雄偉,被譽為“北國萬山之宗主”。小編從小酷愛地理,對此記述也是堅信不疑。直到有一天,華全發電機組來到了一個叫做唐縣的地方,見到了唐縣的大茂山,小編這才明白,原來“北岳恒山”并非天生就在山西渾源,而是清初從大茂山轉移而來,大茂山才是真正意義的北岳恒山,至少在清朝之前,它是名副其實的。具體是怎么一回事呢,快隨華全發電機組走進唐縣看看吧。
8月17日,兩臺華全生產的50千瓦玉柴系列柴油發電機組發往了河北省唐縣,將作為當地一家農業龍頭企業的備用電源。提起唐縣,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,但它卻是大有來頭。唐縣,現屬保定市管轄,早在5000年前,這一帶已有人類居住、生活。五帝時,它成為唐堯的封地,被稱“唐侯國”,“唐”的地名便由此而來。假如根據歷史時間來論資排輩的話,唐地無疑會在中國各縣市中“排名居長”。《詩經》中有十五國風,其中“唐風”指的就是唐侯國。漢高祖時始置唐縣,當時縣城在陽邑(亦稱唐、唐邑),就是今天的南北固城村,相傳亦是帝堯的唐侯治所。
然而,這卻不是本文的重點。本文的關注點在于歷史上的古北岳,也就是大茂山。
據華全發電機組了解,大茂山(原名恒山,后改常山,又名神仙山),主峰神山尖,海拔1869.8米,雄居阜平、唐縣、淶源三縣之間,自古以雄、險、奇、秀而聞名,“恒山積雪”曾為唐縣八景之一。大茂山曾為“五岳”之一的北岳恒山,是有充分史料依據的,《三家注史記》《漢書》《水經注》《方岳紀要》《辭海》等對此都做過明確記載。例如《漢書志郊祀志下》中記載說,漢宣帝神爵元年(前61年),因避漢文帝(劉恒)諱而改恒山為“常山”,宣帝頒詔祭祀“東岳泰山于博,中岳泰室于嵩高,南岳灊山于用月垂,西岳華山于華陰,北岳常山于上曲陽”。上曲陽(曲陽縣舊稱),與唐縣相鄰,位于唐縣以南。著名的北岳廟坐落在縣城西部,是歷代封建帝王祭祀古北岳恒山的場所。此廟始建于北魏宣武帝年間(500—512),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廟。并且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《中國歷史地圖集》也載明:“自春秋起直到明朝,北岳恒山一直在河北曲陽、淶源之間,也曾稱常山、大茂山;明朝后期和清初,恒山才標注在山西渾源”。可見,自古以來,北岳恒山一直指的是大茂山,只是到了清朝初年,由于山西渾源有懸空寺,才把北岳恒山遷移到那里。
古北岳恒山(大茂山)不僅歷史文化底蘊豐厚,自然資源亦是非常獨特。雨霽天晴,登山遠眺,定州塔與王快、西大洋水庫盡收眼底,心曠神怡。至大茂之巔,始能領略杜甫名句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的神韻。大茂山山下石奇,山上林奇,山巔廟奇。以奇峰疊起、千山萬壑、列石排空為特色,其中玲瓏剔透的風動石,躋身中國六大風動石之列。凌空的奇特“山”字峰,為國內山峰奇景。
除了山字峰,大茂山的險峰、奇峰還有幾十座,72眼天井隱藏于懸崖峭壁之上,黃龍洞、黑龍洞常年碧水流淌,即便盛夏仍冰涼刺骨。最高峰上,幾處道觀,幾座碑刻,記述著古北岳的歷史。南側山梁有開闊地數百畝,碧草如毯,奇花遍布,呈現一派草原風光。
大茂山上,原始森林廣布,面積達2.5萬多畝,生長著白樺、山榆、油松、山杏、山神木等種樹,杜鵑、黃楊、山茶、草參、靈芝等點綴其間,更有狍子、野兔、小松鼠等忽隱忽現。有專家宣稱,在我國北方,大茂山上的物種最多。
大茂山的云海也很奇妙,一年72場澆花雨,雨后遙看茫茫林濤,云霧從林間升騰,頃刻化為云朵,飄向藍天。身臨其境,猶如仙界。
好機組,華全造!華全系列發電機組,設計精良、品質卓越、生態環保、高效節能,為應對生產經營不時之需,準備一臺合適的發電機組作為備用應急電源不僅必要,而且迫切。華全發電機組,用品質回報客戶,用誠信把握未來!
華全機組咨詢熱線:400-162-0536 159-0536-07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