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細節的討論,近幾年可謂熱度不減。每一個成功企業在總結自己的經營之道時,幾乎無一例外的提到細節和細節管理問題。古今中外,關于細節的論述總是見諸筆端、比比皆是。比如,老子最早就說,“天下大事,必作于細”;《尚書·旅獒》中也有“不矜細行,終累大德”的說法;德國的維爾納說“奧秘全在細微處”,美國的哈維·費爾斯通也說“成功是細節之子”;惠普創始人——戴偉·帕卡德則提出:“小事成就大事,細節成就完美。”
在西方,關于細節有個類似的說法,叫“海恩定律”。海恩是德國人,他是飛機渦輪發動機的發明者。海恩曾經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:“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,都有9次輕微事故,有300起未遂先兆,有1000起事故隱患。”
細節,雖然大家都知道,但是可以從深處去考量,我認為,對于個人來講,細節可以顯示出人品和人格;對于企業(團隊)來講,則可以顯示其整體品格。特別是不經意的細節,一定會把一個人(團隊)的品格暴露出來。也可以這么說,細節反映出人格的差異。
提起“臺塑大王”王永慶,幾乎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憑借賣米起家的。
王永慶經營的小型米店當時在臺灣嘉義,由于開辦時間晚,規模小,位置偏,沒有任何優勢和知名度,因此,在剛開張的那段時間,經營慘淡,門可羅雀。
沒有辦法,王永慶只好背著米,挨家挨戶上門推銷,但一天下來,人累得夠嗆,效果卻不怎么好。為此,他很是發愁,但沒有沮喪: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?細心的王永慶發現:由于臺灣當時的收割與加工技術較差,致使大米中經常摻雜沙土等雜質,在做飯之前,總要反復沖淘,很不方便。他頓感眼前一亮,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,將米中的秕糠、沙土等雜質一一撿出,而后再進行銷售。一時間,消息就傳開了,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、干凈,省卻了淘米的麻煩。……于是,米店生意日漸紅火起來。
那時候,顧客都是上門買米,自己運送回家,而前來買米的又以老年人居多。王永慶注意到了這一細節,于是主動送米上門。他的這一舉動大受歡迎。當時還沒有“送貨上門”一說,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于是一項創舉。
王永慶的“送貨上門”,并不是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,而是要將米倒進缸里。如果缸內有陳米,他會先將陳米倒出,把米缸擦拭干凈,然后才把新米倒進去,再將陳米放回上層,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,為王永慶贏得了大量人脈。不僅如此,每次送米時,王永慶總是細心地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,并問清家里有幾口人,每人飯量如何,據此推算出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,記在本子上。到時候,不等顧客上門,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里。
而后,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。一年后,他便開辦了自己的碾米廠,并在最繁華的地段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。
就這樣,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后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。
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,并非一定要轟轟烈烈、驚天動地才可能產生影響力,有時候“細微之處更能見真情”,“見大而不忘小”,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可以造就一番大事業。
一直以來,華全人也是相當重視細節管理的,并為此做出大量的不懈努力。華全動力誕生的背景跟王永慶創業初期有些類似,市場競爭激烈,沒有核心競爭力,更談不是知名度。華全老總趙立增說,“沒有資金、技術、人才、設備,沒有任何優勢,憑什么要市場認可我們?反復思考,唯有從細節做起,從而取得品質上的優勢。”華全人認為,自己出售的每一臺發電機組都應該是最好的,只有那些品質卓越、性能優異、安全可靠的機組才會得到青睞和認可。此后,“做最好的發電機”就成了華全人的共識和努力追求。雖說發電機組生產過程相對簡單,但程序卻極為復雜。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到機組的整體性能。經過調查,他們也發現,大量的發電機之所以故障頻發,并非是因為“質量問題”,而是一些所謂的小毛病。他們也發現,之所以出現這些小毛病,其根源正是由于生產過程中對細節的不重視。因此,華全動力在全員中響亮的提出了“精品要從細節做起”的口號,將“重視細節,做好細節”作為了企業管理、生產、營銷、服務全過程的重要原則,并全程導入精細化管理。華全人對“一個蟲眼毀掉一條大船”等諸如此類的慘痛教訓深以為然,生產中,他們在精細化管理的執行上也是不折不扣的。他們堅定地認為,要生產好機組,不僅所用動力機、發電機以及配套要絕對保證質量,組織生產要嚴格按照技術規范,更要認真做好每一個環節和流程,而細節正是其中最為關鍵卻又是最容易被忽視的。
生產是企業經營中最為關鍵的一個方面,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存亡興衰。因此,華全動力決定以精細化生產為突破口,全力推進精細化企業經營進程。我們都知道,在柴油發電機組中,電流、油壓、水溫等三種數據對保證其正常運行非常重要。秉持對客戶負責、對質量負責的精神,華全牌系列柴油發電機組堅持使用國內知名品牌德力西儀表,絕不會因為成本問題而以次充好、偷工減料。同時,華全人對生產組裝流程(尤其是注意對某些細節),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造,如供油系統中優質電子調速器的使用、高密度材料空氣濾清器濾芯的采用以及優質絕緣材料包裹電線工藝、機組設備各氣缸間均勻連接等新工藝的利用,符合了綠色環保理念,也充分展現了公司實施精細化管理的效果和力道。
經過不斷的技術攻關和實踐檢驗,他們發明的優質減震塊,解決了“柴油發電機組工作中如何有效減震”這一行業難題,為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作出了貢獻。生產中,華全人以追求完美的工作態度,以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,不但在關鍵節點、關鍵部位,即便是一些不起眼、或者看似不重要的部位上,絕不偷工減料、投機取巧。一些細致活、慢工活,他們也制定出了嚴格而又詳細的評價標準,并保證做到嚴格執行。在現場管理方面,他們不僅劃定了責任范圍,明確了責任人,而且就責任范圍內的衛生標準、物品擺放及擺放數量等,也一一作了明確規定……生產管理上,他們充分發揮數據在指導生產中的作用,用數據說話,使生產更規范、更科學。
還記得,當初在現場環境治理方面推行精細化管理時,曾有職工發牢騷:“生產搞不好,廠房里收拾得再干凈也沒用。”而現在,收工之前將各類物品歸類并擺放整齊,清掃車間、灑水除塵等,不但成為了工人們的必修課,而且早已成為一種習慣。走進車間,偌大的空間感覺不到絲毫凌亂,各條通道干凈整潔,室內沒有任何污塵暴土,多了一份嫻靜和舒適。可以說,是精細化管理推動了華全動力的發展進步。談起這些變化,公司員工的話是最有說服力的。車間工人
山東濰坊經濟開發區古亭街11666號
Copyright (c) 華全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
備案號:魯ICP備16018022號-53